青春班子繼續主宰乒運 如何創造條件繼續拼殺

新年始,乒壇再起風雲,培正的麥天恩、陶昶,在剛結束的高級單打賽中稱王、封后,青春班繼續主宰乒運。

乒壇斷層多年

    筆者在澳門乒壇三十多年,從自輩之後,見過不少天才洋溢的球員,在少年、青年階段已具可塑性,甚至有挑戰前八的實力,假以時日必成大器,遺憾大多半途而廢,莫說登頂不成,有些連高單前八尚且未入已高掛球拍,造成乒壇斷層多年。

近年情況有改善

    近十年情況好一點,儘管整體實力進步不大,但總算出現了幾位男乒好手,二十鬆的他們亦算活躍,有人跑到終點,拿到高單冠軍,惜也不能避免地落入業餘波困局,即大學畢業後的活躍程度下降。現在男乒的焦點落在張子俊、張子澄兩員職業球員,以及上屆及現屆高單冠軍何俊輝、麥天恩身上,〝孖仔〞二十一歲,何、麥則十五歲上下。

天恩陶昶具實力

    麥天恩2018年以十三歲之齡初贏高單,冷味頗濃,未受到足夠認同。然而,經過年多的低迷及努力後,再度登頂,足以證明其冠軍級的實力,體育比賽沒有兩次幸運的。同樣地,何俊輝連贏高單、何賢盃,亦有足夠的說服力。至於十七歲的陶昶能擊敗乒后黃翠枝,首奪高單冠軍,其含金量不低。

做好計劃 以免浪費人才

    現在擺在澳門乒乓面前的問題是,我們有了好的年輕球員,高單冠軍都拿了,如何才能讓他們有足夠旳動力及條件,去繼續拼殺、繼續進步?當然,能像〝孖仔〞般投身職業、回內地訓練是最徹底的方案,但人各有志,何、麥早表態婉拒。事實上,兩人高中尚未畢業,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現在應創設條件,設法助他們走出塘水滾塘魚的死環循。本地訓練都可以提高強度及質量,例如聘請高水平的教練、陪練、常規的內地短期集訓等,這些都要做好計劃、銜接、爭取資源,不應浪費人才。

    甄慶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