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男子花劍選手蔡俊彥,帶著世界冠軍的光環。日前這位 27 歲的港將從世界擊劍錦標賽載譽返港,胸前的金牌映著他從第 32 位躍升至世界第一的奇跡。三個月內連奪上海大獎賽、亞錦賽、世錦賽三冠,他笑稱這段經歷「太夢幻」,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枚金牌背後,是十幾年如一日與挫折較勁的堅持。
「有家底才能追夢」言論
對於網民「有家底才能追夢」的言論,蔡俊彥強調,家人無條件的愛才是他最大的支柱:「父母除了經濟上支援之外,從來冇畀過任何壓力我」他亦感謝好友在低潮時的陪伴,以及教練團隊的信任,並笑住向HATERS話:「想對啲由細到大都唔想我成功嘅人講,對唔住,我得咗啦!」
過往揮之不去的枷鎖
過去他總是「只差一點點!」多少次劍指冠軍,卻在八強戰中以一分之差落敗;多少次以為「今天該是我的大日子」,最終只能帶著落寞離場。這種「憤世嫉俗」的情緒,曾是他揮之不去的枷鎖。
「堅持比放棄需要更大的勇氣」
最沉重的打擊來自一年前 —— 他無緣巴黎奧運,只能坐在電視台直播間擔任賽事旁述。看著昔日隊友在奧運賽場拼搏,他握著話筒的手微微發顫,卻沒讓鏡頭捕捉到眼底的失落。「那時才懂,堅持比放棄需要更大的勇氣。」他說,正是那段旁觀的日子,讓他看清了自己對擊劍的熱愛,「不甘心就這麼結束。」
到底有多少人肯堅持直至成功?
看到這裡,我相信天下間有很多類似的選手,明明三番四次與獎牌擦身而過、明明很努力但卻招惹來人家不理解甚至冷言冷語,到底有多少人肯堅持直至成功?還是仍在抱怨?像他坦言香港運動員的情況,所收到的資助都是用來支持外出比賽的費用,澳門的選手亦差不多遇到這種困境,政府給予的幫助有限,始終都是要靠自己爭氣,有好成績。不少人有想過政府未能幫助,但六大博企、社會上各個基金?怎麼不能為澳門運動員的後盾?這個問題或者仍有待當局好好去研究探討。
--- 雲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