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科學素質 2018 / 2019 學年四項科普賽頒獎

教青局舉行科普頒獎禮

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科學素質,提高學界的科學知識水平,教育暨青年局於2018/2019學年組織了“第十七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澳門區選拔賽”、“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選拔活動2019”、“澳門青少年綜合機械人科普活動選拔大賽2019”及“澳門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18”合共四項學界科普比賽,參賽學校非常踴躍,共吸引了三十二所學校派出四千二百八十三名學生參與。

 老柏生局局長向獲獎學生頒奬

32校逾四千學生參賽

為表揚獲獎學生在四項學界科普比賽中的努力,教青局於六月十六日在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辦“2018/2019學年信息、科技創新、機械人及科學與工程比賽頒獎禮”。頒獎禮上,分別來自“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選拔活動2019”個人優秀作品(初中組)優異獎得主培正中學的同學以及“澳門青少年綜合機械人科普活動選拔大賽2019”機械人障礙賽比賽(中學組)亞軍隊伍的新華學校,為在場人士進行作品演示,簡介作品創作意念和優勝之處。同時,是次比賽獲冠軍或優異獎的作品將代表澳門申報參加多項國際性、全國性及地區性賽事,透過與不同國家或地區學生交流,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優秀科技輔導員入選獎的得獎者

培正學生勇奪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選拔的個人優秀作品初中組優異獎

新華學生在機械人障礙賽中學組獲得亞軍,並在頒獎禮上展示作品交流。

激發學生對科學興趣

教青局對澳門的科普教育不遺餘力,除了近年透過課程改革、落實基本學力要求等方面,全面提升科學課程質量,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同時,在政策和資源上對學校發展科普教育給予支持,在2018年對科普活動的總投入超過一千五百五十萬澳門元,組織與資助的科普活動及比賽更超過三萬四千人次。

澳門的科普發展不斷在校內萌芽

     出席頒獎禮的嘉賓分別有教青局局長老柏生、副局長龔志明、教育廳廳長江毅、學校管理暨行政廳廳長馮若梅、青年廳代廳長黃嘉祺等教青局領導及主管;以及合辦單位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活動輔助部高級經理林振誠、承辦單位澳門工程師學會理事長蕭志泳、澳門電腦學會會長溫錦明、協辦單位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理事長黃彪、澳門科技創新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李文朴;還有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參賽學校的校長及其代表。

嘉賓向獲獎學生頒奬



老柏生:讓青年把想像變現實

“科學”“機械人”“IT”等這些詞彙往往會激發我們對人類未來生活的想像,例如對世界、對宇宙未知奧秘的探索、為難解的問題找答案、甚至運用科技來實現我們種種不可思議的想法,科普學習洋溢著對未來科技世界的想像。教青局局長老柏生表示,希望日後各學校、老師、同學和有關機構,繼續參與和支持科學、科技、工程等活動,讓青少年把想像化成現實,貢獻社會。

 老柏生

教局致力推動科普教育

老柏生表示,為了讓這些夢想的種子得以茁壯成長,教育暨青年局一直致力於科普教育,在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即學校課程層面,推動科普教育的持續改進,具體包括:透過實施《課程框架》,規範開設包括自然科學、資訊科技等科目在內的“科學與科技學習領域”及具體教學活動時間,確保學生在完成不同教育階段後,具備一定程度的科學素養和資訊科技素養;此外,依照生活、應用和綜合原則,訂定有別於過去以理化生分科設計的“自然科學科基本學力要求”,並引領學校將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等科目,以跨學科的形式進行教改探索,培養學生系統思考、設計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

冀學子獲多元發展機會

同時,在政策和資源上對學校發展科普教育給予支持,而且為了讓志向相近的青年能有切磋交流的渠道,特區政府定期舉辦全澳科普比賽及各類系列活動,拓寬學生視野,並通過持續組織學生前往不同地區參與各類科普競賽,為學生營造一個具世界視野的學習環境,最終希望青年學子能得到多元發展,讓自己深具熱情的興趣拓展成對社會有積極意義的事業。

參賽師生藉比賽吸經驗

過去一年,教青局再次成功舉辦了四項本地學界科普賽事和選拔活動,包括“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澳門區選拔賽”“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選拔活動”“澳門青少年綜合機械人科普活動選拔大賽”,以及“澳門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為學生參與外地賽事奠下基礎,參與的學生及老師都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學界代表隊赴美獲三獎

學界代表隊赴美國鳳凰城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參賽的三項作品全部獲獎,分別獲得機械工程範疇三等獎、材料科學範疇四等獎及轉譯醫學範疇專項獎,成績為歷屆最佳。“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被譽為諾貝爾獎的搖籃,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以“改變人類世界,緊貼世界先端,培育創新型人才”為理念。教青局深信同學們透過競賽的經驗,以及與世界各地的學生切磋砥礪後,能激發更多的創意及想法,在學習態度與探究精神上有更進一步的成長。

李彥熙(右)與莫梓健合作設計出智能方舟救援系統


科技創新源於生活

科技創新往往來自日常生活的體驗,澳門先後經歷“天鴿”及“山竹”兩個可怕風災後,激發了幾位初中三學生的科普思維,培正李彥熙、莫梓健及其團隊設計出“智能方舟救援系統”,希望在水災發生時發揮更有效的救援速度,他們的作品獲得“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選拔活動二一九個人優秀作品(初中組)優異獎。

智能方舟系統助拯救

李彥熙和莫梓健介紹,他們所設計的“智能方舟救援系統,目的是為了加快水災發生時的救援速度,可利用方舟底部的導電傳感器,偵測水中是否存有險情或遇溺者,讓系統因應環境偵測出受災者所在位置,船上亦配有救援物資和水泡。二人表示,團隊在指導老師引導下,設計出這項適應於協助澳門救災之用的救援系統。系統分設總部和無人船兩部分,主要是參與水災時的搜救行動,以便在更短時間內拯救更多人。用戶介面的用途,是規劃方舟的自動航行路線,救援流程為首先按地區情況利用編寫好的網頁規劃路線的工作,其後系統會安排船隻前往指定區域進行相關救援。

未來會持續優化完善

二人的設計絕非紙上談兵,系統曾在路氹水庫進行測試,他們相信此系統除有助提高水災發生時的救援速度外,亦能以最短時間匯總受災市民分佈,達至高效精準救援。不過目前的不足可能是救援船的製造物料方面,需要更周詳地考慮到水災災場環境中可能存在不少雜物,有機會弄破船身。此外,未來的改良方向還會加入聲納、避障等功能,持續完善系統。

鏡平導師梁健強在設計上引導學生思維

獲獎導師:抓緊機遇

頒獎禮上,鏡平教師梁健強榮獲“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選拔活動二一九”優秀科技輔導員入選獎,他指出每項科技發明的產生,都需經過師生們共同分析、思考,再因應情況加以落實。在學校支持下,科普活動能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掘題目,激發興趣,各展所長。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大勢所趨,梁健強認為學生應把握機遇和優勢,掌握科普的創新領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迎接不同挑戰。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