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明要以國際裁判身份 守護柔道賽場上的公平

運動員的生涯或長或短,不少希望延長跑道的人,會在運動員生涯之外,朝向不同走向。黃偉明從十二、三歲踏入柔道訓練場,到如今成為澳門僅有的四位柔道國際裁判之一,二十八年的時光裡,他不僅見證了澳門柔道運動的發展,更懷著對裁判的堅守,在國內外賽場上當上了守護體育精神的守衛者。近日,這位深耕柔道領域多年的裁判,終於在國際柔道裁判研習班及國際/洲際柔道裁判考試中考獲國際裁判資格,期待朝下一個目標進發。

 1 黃偉明二十多年來,從運動員到裁判員,一直深耕柔道領域。.jpg

黃偉明二十多年來,從運動員到裁判員,一直深耕柔道領域。

2 黃偉明的國際裁判襟章、領帶及資格證書由澳門柔道協會理事長謝廣漢親自頒授。.jpg

黃偉明的國際裁判襟章、領帶及資格證書由澳門柔道協會理事長謝廣漢親自頒授。

因為「不公」  誓成裁判

黃偉明於得勝體育館開啟了柔道訓練生涯,運動員時期的他,曾在中學學界比賽、港澳台等鄰近地區賽事中斬獲獎牌,雖未站上國際頂級賽場,卻也在一次次對抗中積累了對柔道的深刻理解。

5 對於運動員時期的遭遇,激發黃偉明希望做裁判。.jpg

對於運動員時期的遭遇,激發黃偉明希望做裁判。

然而年少時幾次「刻骨銘心」的不公經歷,正是讓他毅然轉向裁判領域的原因,「不是輸在技術上,而是輸在判罰上。」黃偉明回憶過去仍帶著多少的不忿。當時外地裁判的判罰主觀性較強,明明該得分的動作未被認可,連教練和其他運動員都為他抱不平,甚至直言「除非多贏幾次,否則很難贏下比賽。」正是這些經歷,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我要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讓運動員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二十多歲結束運動員生涯後,黃偉明在澳門柔道協會的支持下開啟裁判實習之路。2012 年,他遠赴韓國參加培訓並成功考取亞洲洲際裁判資格,獲得亞洲區域賽事執法權;此後數年,他持續深耕規則與技術,在協會的統籌與自身的努力下,最終晉升為國際裁判,成為澳門第四位柔道國際裁判,至今已在裁判崗位上堅守十餘年。

多年來不斷鑽研進修.jpg

多年來不斷鑽研進修

嚴考之下見專業 

黃偉明坦言:「國際裁判資格的考取,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今次國際裁判考試的淘汰率約為三分之一,嚴苛的流程考驗著每一位參與者的綜合能力。考試前需參加為期五天的集中培訓:前兩天聚焦規則與理論授課,第三天進行全英文筆試考核,最後兩天則需在亞洲公開賽中實戰實習 —— 是次賽事的規模接近奧運會,從燈光控制到運動員逐一介紹的流程,都與國際頂級賽事接軌,連有多年裁判經驗的黃偉明亦苦笑起來:「第一次參與實習時,緊張得手心都出汗。」

7  回想考核時,黃偉明坦言手手也出汗。.jpg

 回想考核時,黃偉明坦言手手也出汗。 

6 在今屆的安曼亞洲柔道公開賽上陣,出任裁判作考核之一。.jpg

 在今屆的安曼亞洲柔道公開賽上陣,出任裁判作考核之一。

既要精通英文  又要熟練日語

除了考核流程嚴格,語言與專業術語的掌握也成為重要門檻。黃偉明介紹,考試中的筆試與面試環節全程使用英文,但柔道的招式名稱、技術定義及罰分術語多源自日語,因此在實際執法中,技術細節溝通與判罰指令傳遞均以日語為主。「既要精通英文應對考核與交流,又要熟練掌握日語專業術語,這是國際裁判的必備技能。」

即便成功獲得國際裁判資格,也需持續保持專業狀態。不同於部分資格認證的定期複審,柔道國際裁判資格的維持,依賴於持續參與國際賽事執法。「必須不斷在賽場上實踐,才能跟上規則變化的節奏,保持執裁的敏感度。」 黃偉明說,澳門體育局與澳門柔道協會也為裁判團隊提供了有力支援:定期開設裁判培訓班、組織參加國際柔道聯盟每隔一、兩年舉辦的技術會議,及時更新規則知識與執法理念;外出培訓與考試的費用,也由總會與體育局承擔大部分,個人支付少量成本,「這為我們專注提升專業能力,解決了不少後顧之憂。」

 10 就算未上場,場邊觀戰亦可以從中學習。.jpg

6 在今屆的安曼亞洲柔道公開賽上陣,出任裁判作考核之一。

3  參加考核的裁判們.jpg

 參加考核的裁判們

平衡比賽上的公平與細節

如今的黃偉明,既執裁國際頂級賽事,也關注澳門本地賽事,在不同賽場的切換中,讓他對公平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國際賽事(如亞運會、世錦賽)與本地賽事的執法難度各有側重:國際賽事中運動員技術組合豐富、進攻節奏快,技術得分場景清晰,反而更容易判斷;而本地賽事中,部分運動員因體能不足導致進攻次數少、節奏慢,需裁判精准把控「進攻時間」 以分出勝負,難度更高。「澳門運動員對規則的理解很到位,但體能仍是最大弱點。」

至於人際關係圈很細的澳門,黃偉明直言未有受過任何左右,澳門柔道圈雖人際關係緊密,但從未出現過此類問題,「大家都是師兄弟、好朋友,彼此信任,更懂得守護賽場公平的重要性。」而在國際賽事中,制度設計從源頭規避了偏袒風險──例如澳門與香港運動員對決,組委會一定會安排第三地區的裁判執法,同時裁判長會對每一次判罰進行最終把關,「即便我出現微小失誤,也有最後一道防線保障公平。」

多年執裁生涯中,黃偉明也遇到過不少特殊場景:女性運動員需紮緊頭髮參賽,故意弄脫對手頭髮超兩次將被罰分;運動員的腰帶需要綁緊,但部分運動員會借意自行「鬆綁」,借再次綁帶來拖延時間,裁判需及時提醒;此外若運動員受傷流血,需由醫療團隊處理,裁判不得接觸運動員…… 這些細節的把控,都是賽場秩序的重要保障。

 8 早期在舊望廈體育館比賽.jpg

8 早期在舊望廈體育館比賽

9 黃偉明二十多年前在首屆學屆柔道賽上奪冠.jpg

 黃偉明二十多年前在首屆學屆柔道賽上奪冠

下個目標:亞運會 

談及未來,黃偉明下一步目標清晰而堅定:「希望能有機會執裁亞運會、高級別大獎賽等頂級賽事,在更大的舞台上實踐公平理念。」 目前,澳門共有四位柔道國際裁判、十餘位亞洲洲際裁判,他認為,隨著體育局與協會對裁判培養的持續投入,澳門柔道裁判隊伍的專業能力將不斷提升。

柔道規則每屆奧運會後都會迎來較大調整,近十年的變化尤為明顯,這要求裁判必須保持學習熱情。「無論是看比賽和做裁判,我都很享受。」 黃偉明說,在參與大賽,沒有執裁任務時,他會觀察其他裁判的執法技巧,也會研究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兩者都能讓我不斷進步,更好地理解這項運動。」

按照國際柔道聯盟的規定,柔道國際裁判的年齡上限約為 50-55 歲,這意味著黃偉明的裁判生涯還有十多年時光。未來的路,他仍滿懷信心,並能享受在觀戰時領略的新招式,回澳與師兄弟們分享,促進澳門柔道不斷茁壯成長。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