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詩人 - 蕭邦 / Chopin - Poet of the Piano

大家對蕭邦這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他的作品,大多為鋼琴而寫。

蕭邦(1810-1849)只活了短短三十九年,但創作能力驚人,作品產量甚豐,其中大部分都是鋼琴獨奏的曲目。 鋼琴小品更佔大多數。他譜寫出來的旋律,细緻優雅,時帶傷感愁緒,時而多情浪漫,熱情澎湃,如詩如畫。故被譽為「鋼琴詩人」。

 蕭邦攝於1949年

作品民族意識濃

蕭邦的作品就只是詩情畫意嗎?不見得吧!他自二十歲離鄉别井後,再也無法重返祖國波蘭。他把思鄉情抒發於音樂創作,譜寫出不少激昂憤慨,民族意識濃厚的作品。Op.10, No.12 鋼琴練習曲是大家熟悉之「革命練習曲」(Revolutionary Etude)。蕭邦創作此曲正值1831年,繼波蘭軍民羣起反抗蘇聯侵吞首府華沙,十一月革命起義以慘败告终之時。他唯恐國土從此落入蘇聯壓制下,那痛心疾首,仰憤難平之心都寄情於這首萬丈激昂的「革命練習曲」。蕭邦後期的作品如波蘭圓舞曲(Polonaise)和馬赛曲(mazurka)等,都潛在着强烈波蘭民族色彩。



1945年《蕭邦傳:一曲難忘》


蕭邦情感路途坎坷

蕭邦的父親是法國人,母親則來自波蘭。他六歲已盡顯音樂天賦,獲父母悉心栽棓。年纪輕輕,便離家到音樂之都维也纳,巴黎等著名城市演出。

八歲左右,蕭邦已開始作曲及演奏。十六歲考進華沙音樂學院。十七歲首度在维也纳公開演奏。確實是一名天才小子!無奈窮其一生,抑鬱的日子郤比快樂的時段多。

喬治.桑畫像(1938)

早年的蕭邦,曾與一兩名年輕波蘭少女談戀愛。甚至與其中一位訂緍。但因女方家長,要不是不看好他經濟發展前境,便埋怨他身體健康先天性孱弱,堅持投反對票。兩段感情都無疾而终。

蕭邦一生最快樂的日子是跟法國名女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熱戀的數年。這期間,藉著愛情的滋潤,蕭邦創作產量達至前所未有高峰。收入亦隨之增加,生活享受較前舒適多了。可是好景不常,這段姊弟戀仍逃不過分手收場。後世有關蕭邦的電影,亦多次交待了這段長達九年之同居關係。

 2002年《春光奏鳴曲》

1991年蕭邦電影《琴戀喬治桑》

貫徹始終 心繫故土

向來身子孱弱的蕭邦,隨後健康每况愈下。他不满喬治.桑在她的小说裏,直言不諱地影射倆人之關係, 精神亦因此大受打擊。 加上他勞苦奔波往英國作長時期巡迴演奏, 弄至身心俱疲。 而這次巡迴演出更令他倍感氣餒。因英國维多利亞女皇對他的演奏,不肖一顧,沒有應邀出席觀賞。蕭邦只好拖着疲憊身軀,垂頭喪氣地返回巴黎。一年後散手塵寰,短短一生,就此劃上句號。


1949年油畫:Chopin on His Deathbed (臨終的蕭邦)

    蕭邦在病榻上對及時從波蘭趕來見他最後一面的姊姊,千叮萬囑必定要把他的心臟帶回波蘭。離世後,姊姊如其所願,將浸釀在干邑拔蘭地酒裏的心臟埋葬在華沙一所教堂內。


吾心歸吾土,可見蕭邦千絲萬縷之心结,貫徹始終,一直维繫着自己的國土 -波蘭。


鄒錦珍

標籤: